气象专家深度剖析8月下旬天气形势

发布于:2025-08-11 阅读:1
近期,我国降雨格局呈“南北两条雨带”分布,部分地区降水异常。8月下旬至9月初,中东部降水“北多南少”,气温偏高。气象部门提醒,四川、河南等地将有暴雨,前期干旱地区需防“旱涝急转”,公众要关注预报,防范地质灾害。

近期,气象卫星监测显示,过去两天四川、甘肃、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雨或暴雨。降水面从四川盆地到黄淮,局地散发的强降水特征明显。

强降水

今年北京、河北、青海等地降水呈现“面上不均匀、单点强度强”的特征。眼下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夏季风将水汽和热量输送至华北、黄淮等地,暖湿空气堆积,大气可降水量丰沛,降雨增多。部分地区降水还会在夜间显著增强。白天太阳辐射加热地表,大气混合层深厚,受地表摩擦影响风速小。晚上地表冷却,混合层高度骤降,空气摆脱地表摩擦束缚,风速增大,输送更多水汽和能量,更易触发对流形成短时强降水。

气象部门提醒,未来三天,四川、重庆、河南、安徽以及湖北等地仍将有大雨或大暴雨。上述地区累计降水量为50至200毫米,局地300至350毫米。需关注安徽、河南、重庆及四川盆地等地地质灾害易发区,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前期河南、安徽等地高温干旱,本次降水有利缓解农业旱情,但长期干旱使土壤结构松散,突降暴雨易形成地质灾害,要提高警惕。

地质灾害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显示,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正式开始,与常年相比明显偏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早。华北雨季开始以来,我国中东部呈“南北两条雨带”型分布。7月5日至8月5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7月以来,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有关。7月,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为历史同期最北,沿其外围北上的暖湿气流偏强,与南下冷空气在北方交汇,导致华北、内蒙古等地降水异常偏多,形成北方雨带。南方雨带分布于华南及东部沿海地区,受副高偏北和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东传影响,有利于台风生成,降水异常偏多。而江淮、黄淮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受副热带高压主体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造成高温少雨、干旱发展。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8月下旬至9月初,我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整体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气温方面,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华东中部、华中中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阶段性高温过程发生。公众需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防范措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8月下旬天气 南北雨带 强降水 高温 地质灾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