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四川两男子钓鱼因捞竿溺亡,野钓安全需重视

发布于:2025-08-20 阅读:1
近期,四川南充南部县两男子钓鱼时因鱼竿被鱼拖下水,下水捞竿不幸溺亡。此类事件频发,反映野钓安全管理短板。钓友对水域风险认知不足,为财物涉险。提醒大家重视野钓安全,勿因小失大。

野钓,本是一项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活动。然而,近期在四川南充南部县却发生了两起令人痛心的野钓溺亡事件。

野钓溺亡

7月5日,48岁的水库附近村民在水库钓鱼。中午回家吃饭没收鱼竿,回来发现鱼竿被鱼拖到水库中间,便下水捞竿。结果在回游岸边时不幸溺水。事发水域水深3米左右,其父亲在现场但不会游泳,赶紧求助。救援队半小时后将男子从离岸边12米左右水域打捞上岸,可惜已无生命体征。家属称男子平时会游泳,但当天不知为何溺水。

无独有偶。8月18日晚,南部县铁佛塘镇西河水域,一名50来岁村民钓鱼时,因鱼上钩发力过猛或鱼线缠绕,鱼竿被拖入水中。他起初站在岸边用工具勾取未成功,随后情绪激动脱衣跳入河中,最终溺亡。西河看似水流平缓,实则暗藏淤泥、暗流与陡坎,这些是多数野钓者的认知盲区。

钓鱼安全

一位常在该区域垂钓的村民表示,类似“捞竿”行为在野钓圈并不罕见,中老年钓友对“财物损失”更敏感,低估了自然水域风险。救援人员也指出“十起野钓溺亡,九起是因为盲目下水”。

近年来,多地野钓溺亡事故频发,如水库深水区滑坠、被渔具缠住、夜间失足等。这暴露出民间野钓安全系统性管理短板。多数钓友对自然水域复杂性认知不足,为“挽回财物”主动涉险。事发的西河水域作为非景区野外河道,无防护围栏、警示标识,也缺乏常态化巡逻劝导。

要避免类似悲剧重演,需构建“个人 - 社会 - 政府”协同的安全防护网。个人方面,钓友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野钓十大禁忌”,配备救生衣、救生绳等装备,养成安全习惯。社会层面,可鼓励钓友组建互助联盟,共享安全信息。政府应划分野钓热门水域风险等级,设立警示牌与电子围栏,多部门联合巡查,划定“安全垂钓区”。同时,加强基层救援队伍培训,配备专业设备,推动“一键报警”装置覆盖重点水域。

捞鱼竿

野钓虽乐趣无穷,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每一位钓友都应敬畏自然,遵守规则,将安全意识落实到行动中,让野钓成为真正的“诗与远方”。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野钓溺亡 钓鱼安全 四川男子 捞鱼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