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隋代佛头现刻字,文物保护引关注

发布于:2025-07-18 阅读:1
近日,网友发现济南神通寺四门塔内隋代佛头有刻字。该塔有14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刻字或为上世纪遗留,因修复可能致二次破坏暂保留。此事凸显文物保护任重道远,需加强重视。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名古建爱好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四门塔景区参观时,发现一处佛头侧面刻有“山东省测绘局十五人到此……”的字样。此景让他感到愤怒、遗憾和无奈,网友们也直言,这是没有敬畏之心的表现,是对文物的破坏,违规又违法。

隋代佛头

这座四门塔建于隋朝大业七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塔”,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内的佛像比塔本身更为古老,价值连城。然而,如今佛头上出现这样的刻字,就像在历史的瑰宝上划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据了解,刻字的佛头来自景区古建四门塔,该塔禁止游客入内,古建爱好者估计佛头上的字是几十年前刻的。景区工作人员透露,数年前景区就已向上级文保管理部门提交了“刻字佛头”的文物修复方案,但未获批准。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文保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将进一步核查此事。

从景区调查情况来看,这些刻字很可能是上世纪70年代留下的。当时四门塔管理松散,人员可随意进出。几十年过去,这些字迹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既未清除也未修复,反映出文物保护力度的不足。若不是此次网友偶然发现并曝光,这些刻字或许还会一直留在佛头上。

文物刻字

文物承载着历史记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文物上刻字,不仅破坏了国宝的完整性和美观性,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暴露出刻字者缺乏基本的文明意识和敬畏之心。这也提醒我们,文物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盲区需要照亮。

对于文物修复,相关部门也有自己的考量。济南市文旅局工作人员称,佛像上的字是上世纪刻画的,当时还没有文物法,文物保护理念也不够。咨询专家后得知,修复刻字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所以目前只能先保留现状。不过,历史遗留问题并非无法解决,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加快研究评估,寻找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让文物尽可能恢复本来面貌。

从倡导文明的角度来看,这种在文物上刻字的行为绝不能被容忍。留着这些字,可能会给人一种“在文物上刻字也没什么”的错觉,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模仿。山东省测绘局多年前已更名,职能并入其他单位,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工作20年都没听说过此事,且当时测绘局外聘人员复杂,很难判断是谁刻的字。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调查清楚,给公众一个交代,以警示后人。

文物保护

四门塔不仅历史悠久,还是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它见证了岁月的更迭,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完好鲜活地“活”下去。文物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从自身做起,树立文明意识,敬畏历史文化。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隋代佛头 文物刻字 文物保护

相关文章

  • 骑车摔倒,路人援手彰显社会温暖与文明风尚

    骑车摔倒,路人援手彰显社会温暖与文明风尚

    近期多起女子骑车摔倒事件中,路人纷纷伸出援手。杭州龚旭东救助的竟是妻子;雨天外卖小哥等接力救助摔倒女子;玉林博白孕妇摔倒也获3市民救助。当然也有好心被误···

    2025-07-23

  • 2025年7月22日热点辟谣与风险提示

    2025年7月22日热点辟谣与风险提示

    2025年7月22日,多则热点信息受关注。一则昆明警情通报系谣言,真实事故伤亡远低于网传。今日大暑,科普警惕热中风,症状勿误判。金融监管总局提示远离“职业背债···

    2025-07-23

  • 山东泰安暴雨成灾,多村受损交通中断

    山东泰安暴雨成灾,多村受损交通中断

    2025年7月22日,山东泰安受暴雨影响灾情严重。下港镇西圈村西圈大桥被冲垮,300多亩田地被淹,部分房屋和道路损毁。泰安市气象台升级暴雨预警,当地发布防御措施···

    2025-07-23

  • 京东发力餐饮外卖,三年计划建万家七鲜小厨

    京东发力餐饮外卖,三年计划建万家七鲜小厨

    7月22日,京东宣布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为1000道招牌菜寻合伙人,3年将投百亿建1万家七鲜小厨。此战略意在重构餐饮供应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

    2025-07-23

  • 广东佛山四区累计报告2658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

    广东佛山四区累计报告2658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

    截至7月21日,广东佛山顺德、南海、禅城、三水四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658例,均为轻症。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本文介绍症状、与···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