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居民与企业均受益

发布于:2025-08-13 阅读:1
近日,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9月起实施,覆盖多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8类消费领域贷款也可享贴息。年贴息比例1%,能降低成本、激发消费与市场活力。

近期,贷款贴息迎来重大利好消息。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力,分别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推出了贴息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贷款贴息

先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且实际用于消费,同时贷款经办机构能识别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贴息范围广泛,涵盖了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不过,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贷款经办机构方面,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再说说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享受贴息。这些条件包括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且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服务业经营主体

贴息标准同样是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的贴息资金。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相关贷款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已享受地方财政相关贴息政策的,此次贴息不得超出扣除已有贴息后的实际利率水平。

政策支持范围也有详细的参考。在餐饮住宿领域,支持各类餐饮和住宿服务相关经营主体提升品质和服务环境;健康领域支持多种健康相关经营主体提升服务水平;养老领域支持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相关经营主体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托育领域支持托育服务经营主体的建设和运营;家政领域支持居民服务相关经营主体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文化娱乐领域支持文化艺术、娱乐和旅游等相关经营主体丰富活动供给;旅游领域支持各类旅客运输服务和交通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品质;体育领域支持体育组织和服务相关经营主体增加消费场所和举办赛事活动。

这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出台,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从而更好地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国有六大行等多家银行已迅速响应,积极推进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未来,政策还有可能根据实施效果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贷款贴息 个人消费贷款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财经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