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购票系统故障,异常订单退款且可免费参观
7月22日凌晨,故宫购票小程序升级异常,7月22 - 28日门票票额、票种、票价显示错误,出现2分钱成人票。故宫回应,异常订单票款原路退回,预约成功观众可免费参观···
2025-07-23
2025年7月16日,山西忻州五台山风景区内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多名游客在徒步朝台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不当行为,最终引发牛群攻击,导致数人被踩踏。
据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事发时五台山台怀镇附近的山路上,一群散养黄牛正在悠闲吃草。然而,多名游客突然拿出随身携带的牛肉干,试图强行塞入牛嘴。要知道,牛是草食性动物,其消化系统适应了植物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牛肉干对于牛来说,不仅难以消化,还可能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更有甚者用登山杆猛戳牛臀部,甚至有游客趁牛休息时跨坐牛背拍照。
这种持续挑衅行为持续约10分钟后,一头体型较大的公牛突然低头冲向人群,其余牛群紧随其后,将两名未及时躲避的游客撞倒并踩踏。“牛蹄子离我的脸只有20厘米,背包带都被踩断了。”被踩游客李女士回忆时仍心有余悸。景区监控显示,牛群攻击持续约3分钟,直至工作人员挥舞彩旗驱赶才停止。经检查,两名游客均出现软组织挫伤,其中一人肋骨轻微骨折,所幸无生命危险。
7月17日,五台山管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涉事游客存在三大违规行为:一是违规投喂,牛肉干属高盐加工食品,可能引发牛群消化系统紊乱;二是器械挑衅,登山杆长度普遍超过1.2米,敲击牛臀部易导致牛只应激;三是骑乘牲畜,未经驯化的牛背承载力有限,骑乘可能造成牛只脊柱损伤。
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强调,五台山的牛群长期处于半野生状态,突然遭受强烈刺激必然反击。而且景区已在多处设置警示牌,明确禁止“投喂、击打、骑乘”等行为,但涉事游客仍故意违反规定。目前,景区已将事件移交公安机关,拟对涉事游客处以500 - 2000元罚款,并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这并非孤立事件。此前峨眉山猴子因为被游客逗弄而抓伤游客,梵净山的牦牛因为被投喂辣椒后攻击人。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245条,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侵权责任,但若因第三人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可向第三人追偿。涉事游客不仅需承担自身受伤责任,若牛群因应激冲入道路造成交通事故,还可能面临更大法律风险。
事件发生后,五台山景区启动三项整改措施:一是技术防控,在牛群活动区域增设20个AI监控摄像头,自动识别投喂、击打等危险行为并触发警报;二是宣传升级,制作藏汉双语警示动画,在购票环节强制观看;三是管理创新,组建10人“牛群引导员”队伍,配备无人机实时监测牛群动向。
更深层的改变需来自游客自身。文旅部2025年最新调查显示,超60%的旅游纠纷源于游客不遵守规定。游客在景区游玩时,应该遵守规则,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尊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尊严,不要将动物当作玩物。希望经历此事后,涉事游客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也希望其他游客吸取教训,文明旅游,保护动物,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7月22日凌晨,故宫购票小程序升级异常,7月22 - 28日门票票额、票种、票价显示错误,出现2分钱成人票。故宫回应,异常订单票款原路退回,预约成功观众可免费参观···
2025-07-23
本文介绍了多个城市守护历史记忆、传承文化的故事。河北正定文旅出圈,得益于对古城古韵的守护;常德老西门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融合;柳州东门城楼见证城市兴衰…···
2025-07-22
2025年7月17日晚,河南李某某一家自驾露营遇暴雨折返,误入山洪沟避雨突遇山洪,妻子和大儿子失联。事发地导航显示“可通行”,实际是泄洪通道。网友质疑“深夜露···
2025-07-21
近日,宁夏中卫沙坡头区一家四口自驾遇山洪,李某妻子和大儿子被卷走失联。他们本去北长滩露营,因暴雨折返避雨时遇灾。警方已通报,家属发声讲述经过。此次事故···
2025-07-21
近日,在建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的“空中电梯”封顶。桥全长2890米,预计9月底通车。建成后游客可乘电梯1分钟到主塔顶部,还能体验高空项目。它将成桥旅···
2025-07-21
最新资讯
故宫购票系统故障,异常订单退款且可免费参观
探寻城市记忆,守护历史文脉
自驾遇山洪悲剧:导航、预警与安全的多重反思
宁夏一家四口自驾遇山洪,母子失联引关注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将通车,开启桥旅融合新体验
盛夏正确用空调,健康节能两不误
美游客米兰戴金项链遭割喉抢劫,欧洲旅游安全引担忧
8月1日起,游客进丽江古城需缴纳50元古城维护费
五台山游客挑逗牛群遭围攻踩踏,景区回应引深思
没有空调的年代,人们这样扛过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