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基孔肯雅热确诊超4000例,专家权威解读

发布于:2025-07-26 阅读:1
截至7月24日,佛山5区基孔肯雅热确诊超4000例。记者专访专家,解读疫情规模大的原因、感染症状、防护措施等。如外部环境流行强度高、气候适合蚊虫孳生等因素叠加致疫情超以往。还介绍了防蚊要点和治疗情况,为公众答疑解惑。

近日,基孔肯雅热疫情备受关注。截至7月24日,广东佛山五区均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累计病例破四千。据多地通报数据,顺德区病例已达3627例,禅城区210例,南海区169例,三水区8例,高明区3例,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

为何今年佛山疫情规模比以往都大?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表示,10年前印度洋基孔肯雅热大暴发,与目前情况总体相似。现在流行季节未结束,若到流行季末,病例数可能超10年前。因国际上大流行,病毒输入我国,加上我国有传播媒介伊蚊,形成本地循环,造成本地疫情小暴发。

此外,今年气候适合蚊虫孳生,蚊虫密度高。此次输入的是印度洋流行株,易被伊蚊传播,传播效率高。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疫情远超历史上几次小暴发。

被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一定会感染吗?专家称,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携带病毒的伊蚊叮人后,病毒在人体内繁殖,约1 - 2天发病,出现发热、出疹、关节痛等症状。从发病前一天到第六天,伊蚊叮患者后会被感染,再叮其他人时又可传播。

伊蚊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关节痛会持续多久?基孔肯雅热名称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原意“弯腰驼背”,典型症状是关节疼痛致身体蜷曲,这也是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症状的最大区别。约百分之二三十的感染者有关节痛症状,多数为短期,几周到几个月症状消失。也有一定比例症状超半年甚至一年,还可能造成劳动力下降、关节活动障碍等后遗症。

气温越高伊蚊传播病毒就越活跃吗?其实蚊虫最适合的温度在25℃ - 28℃之间。气温超33℃甚至35℃,蚊虫密度并非最高。伊蚊虽白天活动,但叮咬高峰时段是7时到9时和17时到19时,佛山喷洒药物灭蚊也选此时段。

没有出现确诊病例的地区需要加强防护吗?夏天是蚊子繁殖季,伊蚊在我国广泛存在。全国多数地区进入蚊媒快速生长扩散期,要加强防蚊灭蚊。无疫情地区一般性防护即可,有流行病例地区要加强灭蚊和个人防护,临近病例区域要做好有组织的防蚊灭蚊行动。

村民集中在同一时间点蚊香真的有用吗?“顺德一村通知全村准时在家点蚊香”引发关注。专家表示,统一行动效果更好。灭成蚊用超低容量喷雾,蚊子会逃逸进屋,若大家同时在房内点蚊香,可赶出家内蚊虫,避免室外蚊虫进入,再配合专业队伍室外喷雾,能大大提高灭蚊效果。

防蚊灭蚊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驱蚊产品?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防伊蚊叮咬,喷涂驱蚊剂最普遍。选择时要看标识,关键是农药登记证号和生产许可,代表产品有驱避效果且对人危害刺激在安全值范围内。还要看有效期和保护力,标注可持续驱蚊4小时以上的,可按4小时涂抹,想效果理想可缩短涂抹时间。此外,户外活动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预防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新生儿、65岁以上老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就医。计划前往流行区,出行前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均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疫情有外溢风险。顺德区已成立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制定治疗方案,中医药疗法使用率超85%,在缩短病程方面有明显效果。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基孔肯雅热 佛山疫情 伊蚊 防蚊灭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