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揭秘人体器官“衰老密码”,开启抗衰老新征程

发布于:2025-07-26 阅读:1
近期,中国科学家多项衰老研究成果引人注目。绘制出人体蛋白质组衰老图谱,揭示器官衰老“时间表”;发现线粒体“双相分子时钟”,解释器官异步衰老原因。这些成果不仅让我们看清衰老,更为干预衰老、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人类对衰老奥秘的探索从未停止。如今,中国科学家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我们揭开了人体器官衰老的神秘面纱。

人体衰老

北京时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等合作团队在《细胞》发表研究。该研究融合超高灵敏度质谱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横跨人类50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涵盖七大生理系统、13种关键组织,从蛋白视角呈现机体增龄性演变。

研究显示,人体器官衰老并不同步。30岁左右,肾上腺组织和主动脉率先呈现衰老特征,内分泌稳态失衡或为早期驱动力。45 - 55岁是衰老进程的关键转折点,绝大多数器官蛋白质组经历“分子级联风暴”,多器官系统性衰老加速。

同时,研究首次确立血管系统为衰老进程的“先锋组织”和“衰老枢纽”。衰老的血管系统会分泌促衰老因子,驱动全身多器官衰老。基于此,团队构建了“蛋白质组衰老时钟”,可无创评估个体器官的“生物学年龄”。

蛋白质组图谱

此前,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昕团队在《自然·衰老》发表成果。他们发现线粒体内部编码“双相分子时钟”,解释了不同器官衰老节奏不同的原因。

“快闪族”器官如皮肤、消化道等,细胞持续更新,线粒体DNA复制错误积累导致衰老。“长跑选手”器官如心脏、大脑等,突变集中在线粒体DNA特定“热点”区域,记录高代谢活动的“磨损”。

氧自由基相关损伤不会随年龄增长在线粒体累积,说明身体有修复机制。这一发现为评估器官生物学年龄和制定靶向干预策略提供了可能。

线粒体时钟

在抗衰老方面,中医药优势凸显。中医认为“肾精”是生命之源,肾精亏虚是衰老根源。基于此构建的“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研发了八子补肾方。

实验表明,八子补肾方以“补肾填精”为核心,能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信号通路、保护骨骼和神经系统,对多个衰老靶点产生积极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衰老机制,更为未来医学开辟了新路径。有望开发早期疾病预警方法和精准干预策略,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美好愿景。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人体衰老 蛋白质组图谱 线粒体时钟 中医药抗衰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