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象挑战与应对策略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0
我国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今年呈现雨季早、气温高、强对流天气显著等特点。北方暴雨可能频繁,南方部分地区有伏旱风险,降雨分布增加预报难度。各地需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公众也应关注天气预警,积极应对。

2025年,我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关键期,这一时期天气形势复杂,给防汛和气象服务带来诸多挑战。

七下八上

今年“七下八上”关键期呈现出“早高风”的特点。早,指雨季进程时间早,相较于一般我国雨带北移进程,今年偏早了13天。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指出,这意味着我国北方暴雨可能频繁发生,而北方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相对较弱,防汛压力巨大。同时,南方降水可能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伏旱风险。

高,即气温格外高。入汛以来全国高温日数达8.5天,创历史最高。未来10天,山东南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气温偏高1 - 2℃,河南、新疆局部或突破44℃。高温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对农业生产和能源供应带来压力。

风,则是指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格外显著。强对流天气常常伴随着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气象预警

降雨分布的点强面弱是今年防汛的一大难题。这种情况导致防洪排涝困难加大,也增加了暴雨预报预警的难度。气象模式的预报系统难以把握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域的中心,给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在台风方面,入夏已生成7个台风,3个登陆我国(比常年多1.1个),8月还将有2 - 3个台风登陆,华东、华南需严防“风雨叠加”。台风与冷空气的“叠加效应”可能加剧降水强度,沿海地区需防范风暴潮与内涝的双重威胁。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七下八上”是重要的气象“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变化频繁,影响着水分供应、病虫害发生以及作物成熟。农民需根据气候变化,合理安排播种与施肥、科学灌溉、防治病虫害以及把握收获时机。

防汛关键期

面对复杂的天气形势,气象部门与网警联合发布安全提示。公众需警惕城市内涝、山区地质灾害和涉水安全等风险。气象部门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技术提升预报精度,网警加强网络谣言巡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各地也需根据自身情况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如湖南受台风登陆影响和干旱风险高,需在防汛与抗旱之间拿捏分寸。相关部门要持续拧紧防、抗、抢、救责任链条,统筹做好可能发生的洪涝、干旱等防范应对工作。

总之,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气象预警和防范措施,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 气象预警 雨季提前

相关文章